本文作者:xiaoha

研究生受到官方实名通报,数量多达13人!

xiaoha 2024-04-24 10:36:42 22 抢沙发
研究生受到官方实名通报,数量多达13人!摘要: 前不久,有13位研究生被实名通报批评,原因是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违约,我们一起捋一捋这到底是什么情况!并详细探讨,定向就业的具体情况,为何定向生违约屡禁不止?又该如何降低违约率?一、实...

前不久,有13位研究生被实名通报批评,原因是公费定向培养对象违约,我们一起捋一捋这到底是什么情况!并详细探讨,定向就业的具体情况,为何定向生违约屡禁不止?又该如何降低违约率?

一、实名通报事件始末

通报称,刘某某等13名公费定向生与高州市签署了《广东省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(幼儿园)教师协议书》,协议约定毕业后必须在高州市范围内学校任教不少于6年。

其中,刘某某等8人已服务一年,因为个人原因拒绝继续履行服务协议,詹某某等5人,因为个人原因,拒绝履约。

故此,高州根据工作规定和协议内容,对13人进行通报批评,并记入诚信档案,追回所有培养费用,并追究30%的违约金!

研究生受到官方实名通报,数量多达13人!

二、定向生为何违约屡禁不止

这件事显然不是个例,就在近段时间,陆丰市、雷州市等地都陆续公布了师范生违约名单,而且大多是研究生!据统计,2021年是广东第一批硕士层次公费师范生毕业并进入工作岗位,但这一届考生一共234人,违约的就有93个,占比约40%。

其他地区类似的事情也不在少数,对于这些未履约的公费师范生,不少网友猜测,他们是在享受低分读取研究生的便利后,有意违约;但也有已经就职的定向研究生表示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目前考研竞争激烈,部分定向专业的分数并不会低很多,另外,定向就业以后也会面临诸多考验,少部分人会因为离家太原、工资待遇、任教学校等原因放弃。

回归到统计数据,我们会发现,违约占比较大的,主要有两类,一是名校生,比如就职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,可能看到身边的同学就业情况普遍较好,所以难以接受差距;二是分配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市县的考生,客观条件比较艰辛,所以选择了违约。

三、定向背后的选择是与非

所有制度设计的初衷,都是为了彼此都好,既然要公费定向培养,可想而知工作地点都不会是人们争相前往的地方,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,才会给定向生更多优待,比如更低的分数线,多的可能低40分;比如更多的补贴,不仅免除学费、住宿费等费用,还会按照10个月的标准,每月发放800的生活补助。

这些对于条件优渥的人来说,可能不算什么,但是对于生活拮据者来说,可能就是一道光,可以通向知识的殿堂,也能回到自己的家乡,能点亮他们的人生,也能照亮更多人的未来,是一件互惠双赢的事情,这过程中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初心不改,但是只要大部分人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,这就是制度的意义。

而大量的违约,就不得不让我们反思,要如何防止钻空子的人,一个最基本的公式,就是要让违约的成本,大于所获得的收益,目前我们可能有通报批评,有违约黑名单,有违约金,但这些其实都不重,黑名单可能就是小范围的黑名单,人家只要换一个地方,就没有问题了;违约金也不高,30%的违约金,让一些人觉得无所谓。

或许,我们的黑名单能全国联网,或者始终伴随,会更让人敬畏,比如所有违约生,都在毕业证、学位证上面,盖一个定向违约的戳,敢违约的人,估计会少很多。

但是堵只是一方面,疏也同样重要,有部分考生确实是因为离家远、薪资低、学校管理等原因,才违约的,我们要留住人才,仅靠施压是不行的,也需要解决现实的问题,比如在双向选择的时候,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;比如制定更加合理的薪资、补贴方案;比如完善学校管理,或者是给学生二次分配的机会,多一点宽容,彼此成就。

而对于个人而言,大家要始终记得一句话,所有的东西,上天都已经标好价码,不要有钻空子、捡便宜的心态,这样会把自己的心走窄,会把自己的路走窄,你永远不知道,什么时候捡的便宜,就会成为跨不过去的坑;也不知道,什么时候吃过的亏,最后会给你什么反馈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